百度首次公布无人车成本,替代人类网约车又近了一步
2021-06-17 21:43:00   来源:第一财经
内容摘要
走过了技术验证的“上半场”,自动驾驶逐渐驶入落地商用的“下半场”。6月17日,宣布和华为牵手、发布基于鸿蒙系统首款量产车的极狐汽车,和百度Apollo 智能驾驶走到了一起,合作推出量产共享无人车。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当天百度第一次对外公布了无人车的整车成本,包括车、无人驾驶套…

走过了技术验证的“上半场”,自动驾驶逐渐驶入落地商用的“下半场”。

6月17日,宣布和华为牵手、发布基于鸿蒙系统首款量产车的极狐汽车,和百度Apollo 智能驾驶走到了一起,合作推出量产共享无人车。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

当天百度第一次对外公布了无人车的整车成本,包括车、无人驾驶套件等共计48万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价格约为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认为无人车难以落地的因素之一在于成本,过去无人车在研发测试阶段,往往靠“堆料”的方式改装出来,一辆车成本高达一两百万。只有当成本足够低,甚至每个月的成本低于人类的司机,无人车商业化落地才指日可待。

不久前小马智行CEO彭军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出行的上半场,大家“什么好就装什么”;当驶入“下半场”,要考虑量产、供货、成本、耐用性等各类问题,以便加速实现落地和运营。

从成本上替代网约车

无人车实现量产的好处之一,就是可靠性的大幅提升。

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对记者透露,百度Apollo的前三代车都是由自己改装,大约不到三四百小时可能就会出现一次硬件失效。直到第四代车开始有了较大提升,能达到两千小时以上。最新的Apollo Moon的硬件可靠性将能够达到两万小时以上,意味着可以确保在5年内的可靠运营。

出行服务被看作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场景。原首汽约车CEO、现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魏东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这辆无人车按5年摊销,月成本在8000元。在一线城市,不考虑车辆的成本,单纯的网约车司机成本一个月也要近8000块钱。二线城市以一款B级商务车为例,车的月租金成本大概3000元左右,一个二线城市网约车的月成本5000元以上。如果做到无人车月成本8000块钱,意味着支持无人驾驶已经具备了在成本上替代现有专车的可能性。

专注在RoboTaxi领域的AutoX 创始人CEO肖健雄此前也对媒体表示,Robotaxi的价格基本是普通乘用车的两倍,一般消费者无法承担,只能卖给运营公司,运营公司拿来跑无人出租可以赚钱收回成本。如果把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完全替代掉,那么Robotaxi将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

而小马智行彭军也在不久前接受采访时提到,今天的网约车、专车里,包括管理在内的司机成本占总成本的大约七成。但虚拟司机的价格则是在下降的,自动驾驶的所有成本都在下降,尤其在量产后价格会降到更低。“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自动驾驶一定是非常有优势的。”

不过业内人士关于“无人车替代网约车市场”的表态都有个前提,主要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来看待无人车具备替代专车的可能性。

肖健雄在今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RoboTaxi一切商业化的前提,是安全的真正无人化的能力 。”但目前从大部分国内自动驾驶系统发布的硬件上看还存在差距,在盲区感知、毫米波雷达性能、摄像头性能、算力能力等多个领域仍不具备全无人的技术能力。

自动驾驶“下半场”

国际数据(亚洲)集团发布的《2020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包括传感器、计算平台和软件在内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在2023年后将迅速降低,自动驾驶出租车预计将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达到商用拐点。

对于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魏东透露百度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对于已经开通路测的,会在规定区域内面向用户提供常态化服务,培养用户习惯;第二步,对于规模化车队稳定运营的城市,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商业化试点,包括服务形式、定价机制等等进行商业化落地;第三步,在规定区域小规模的投放无人车队,投放Apollo Moon,让纯无人在路运营的实用性来验证商业化模式。

不只是百度, 伴随着RoboTaxi的落地逐渐深入,包括滴滴、小马智行、 AutoX、文远知行等各家都在围绕如何降低成本实现量产以及规模化运营方面进行布局。例如,在特定城市面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服务,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在量产方面,AutoX选择投资了整车制造商艾康尼克,以此主导并推进L4级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的生产;小马智行则计划2023年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不久前上汽通用五菱与大疆合作,称双方战略合作成果将率先应用在BAOJUN品牌车型,计划年内实现量产上市。滴滴则先后联手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布局,目标是将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量产并规模化应用。

此外,燥热的造车新势力还迎来了小米、OPPO、360等更多科技玩家的入场,而华为虽然不造车,却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赛道下重注,动作频频搅动汽车圈和资本圈。

华兴新经济基金资深董事总经理朱奕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电动化和智能化不仅仅是新进入者的机会,也是自主车企赶超燃油车时代领先外资、合资车企的机会。可以预见,这个“战国时代”是中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时代,也很有可能是真正走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时代。

不过,面对行业变革的浪潮,人们往往容易低估短期的风险,也容易低估长期的颠覆性。从多家造车新势力公司不断发生的自燃等安全事故来看,传统汽车制造工业的安全、制造工艺等壁垒还未被攻破。

此外,在技术层面,自动驾驶产业化还需面临大量数据测验。在政策监管方面,自动驾驶立法征求意见阶段即将结束,此外还需应对数据采集、智能汽车驾驶安全等问题。 而业界计划量产的共享无人车,还需要在获得相关牌照后展开试运营。

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