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企业怪兽充电最近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EM”,也就是Energy Monster的简称。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刚刚完成D轮融资。
公司招股书透露,其D轮融资于今年初完成,由阿里、CMC领投,凯雷(CGI)、高瓴、软银亚洲跟投,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这也创下了共享充电领域单笔融资纪录。
阿里巴巴领衔的战投,加上随之而来的战略合作,或许能帮助怪兽充电完善业绩增长逻辑,进一步甩开竞争对手。
阿里生态坚强后盾,化解行业痛点
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达成战略合作,是怪兽充电在科技消费领域全新布局的重要一步。
双方将进一步探索科技消费领域的更多可能,协同旗下资源,围绕“商圈、办公圈、生活圈”开展大量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活动,一方面是拓展用户数量,另一方面将生态相互融合。除了让运营变得更加流畅,怪兽充电也势必在更加丰富的渠道帮助下,在面对POI(兴趣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应用场景,例如商场中的商铺等等)时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回望2017至2018年,共享充电宝赛道经历了激烈洗牌,市场上只剩下“三电一兽”。可即便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洗牌还远没有结束。
时间来到2021年,整个市场已经内卷,尽管拓展的应用场景很多,但玩家之间优质POI之争早已白热化。
内卷之新“常态”下,规则已经十分清楚——扩大规模、建立生态、获取资本支持,才能脱颖而出。共享充电宝行业需要丰富盈利模式,以减少POI对成本的掣肘,构建或是融入商业某种生态,以进一步拓展市场增量,发掘商业价值,对抗行业内卷。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阿里联手的怪兽充电已经占得先机。
共享充电背后的资本角逐
共享充电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行业玩家“圈地自萌”的阶段,资本巨头持续下注这个赛道。
2020年4月,美团高调宣布再次入局共享充电宝。巨头又想吃蛋糕,使竞争更加白热化。美团保持着一贯的“激进”打法,给予商家“零投入”的措施。商家不需要任何费用,就能免费接入美团共享充电宝机器。此外,有商家反应,美团充电宝的使用对餐厅的曝光度和排名有影响,“不敢不用”,但美团对此予以否认。
一年过去,虽然行业格局保持稳定,但“狼来了”的美团充电宝仍是行业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与美团风格不同,阿里一向侧重通过资源互补发展新业务。要想在共享充电的赛场获胜,对阿里而言,选择合作伙伴是重中之重。在渗透率先行的早期竞争中,率先拿到了最大蛋糕的怪兽充电无疑就是那个“最优解”。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行业报告,怪兽充电2020年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在中国超过1500个地区拥有超过66.4万个POI(兴趣点),向市场投放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共享充电运营商。
2021年1月,阿里以16.5%的持股比例成为怪兽充电IPO前最大的机构股东,正式宣告阿里加入共享充电的战局。
巨头的下场,一方面证明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步入正轨,并没有因为共享经济退潮而失去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共享充电宝行业看似没有门槛,但却已经不再是小玩家可以随意染指的市场,行业格局难以撼动。
蓄势待发的怪兽充电
怪兽充电已率先赴美递交招股书,作为赛道第一股,公司必将最先享受紧盯共享充电行业的资金带来估值溢价,有利于公司后续价值发现和股权、债券融资。
从公开资料上看,怪兽充电早已迈入独角兽行列。
2017年,获得小米、高瓴、顺为、清流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同年11月再次获得近2亿元的A+轮融资。
2018年12月获得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9年12月,怪兽充电再次获得来自软银亚洲、中银国际、高盛、云九、高瓴、顺为、尚珹、干嘉伟的5亿元C轮融资。
本次的D轮融资也是共享充电领域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
如果说通过今年完成的D轮融资、与阿里本地生活的战略合作,能够在下一阶段竞争中,为怪兽充电带来商业生态、资金支持、提价能力等多重优势,那么接下来几年,共享充电宝赛道商业格局就非常清晰了,关键要看主要玩家及其背后的生态、资本、模式之间,如何开展博弈。
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认为,公司未来至少还有10倍空间,怪兽充电正在规划打造一张“无所不在的共享充电网络”,覆盖更多城市,渗透更多场景,让用户的“美好生活永不断电”。
拥有阿里巴巴生态和资金作为后盾,怪兽充电显然信心十足。
(内容源自格隆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